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IPO改革再出发 中小创暂获提振

2018-03-05 16:42:29 作者:刘子安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春节后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一改2017年疲弱的走势,在多重利好的共同支持下走势完胜压制其许久的大盘股,其中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期限延长2年和拟上市公司新股发行被否决后至少3年才可重组上市的要求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近期的强势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截至上周五收盘,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报收于7456.25点和1772.01点,较春节前收盘的7087.03点和1646.11点分别上涨5.21%和7.65%,而同期的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都只分别上涨了1.73%,春节后监管层对于新股发行的态度的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册制方向未变

对于注册制改革,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春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说明,建议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期限延长2年至2020年2月29日。

注册制授权延期是监管层向市场传递A股的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总体方向依然未有丝毫改变的信号。申万宏源认为,注册制授权期限延长意味着注册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配套的改革需要相当复杂的过程、相当长的时间,不可以单兵突进,需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通过两年的努力,证监会在完善市场制度、健全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增强市场诚信、强化市场监管等方面,为稳步实施注册制改革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但目前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交易者成熟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与实施注册制改革不完全适应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正常情况下,今年《证券法》的修订将迎来三读,证监会在上周五就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正在制订中。

A股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压力不仅在境内,来自境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近期就传出某些行业的拟上市公司将会得到IPO的特殊待遇,监管层虽然此前提及提高IPO的包容度,但也需要更多时间审视A股的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在争夺“独角兽”公司的战役中,港交所已经有所行动。在2017年已经完成第一轮咨询后,港交所有关修订“上市规则”的咨询文件也在今年2月23日正式发布,拟放宽三类型企业上市:具规模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可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生物科技公司可在尚未有收入或盈利时上市、已在欧美股市上市的新经济股份在港交所第二次上市。

这是香港市场20多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旨在顺应新经济蓬勃发展趋势,拓宽现行上市制度,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增强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

西南证券分析师朱斌认为,将注册制改革期限延长2年至2020年2月底,这一决定的推出将对市场风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中小市值公司将较2017年有更好的相对表现。2017年是市场风格极端化的一年,市值越大涨幅越高,市值越小跌幅越狠,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小市值公司估值过高,同时注册制的实施预期降低了壳资源的价值。

这两大因素在目前都有很大程度缓解,一方面是经历过了一年多的估值压缩,小市值公司的估值泡沫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大小盘相对估值水平已经回落到过去十年的最低位。从个股角度来看,当前各个板块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估值较低的中小市值公司。另一方面是随着注册制的延期,新股发行速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不会有此前市场预料的那样快。

两手准备再难如愿

同样是在春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证监会通过官网发布了《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其中提到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封堵IPO被否公司3年内借壳途径,同样也是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的初衷不改。2017年10月17日,新17届发审委上任以来,新股发行审核不断严出新高度,审核通过率显著下滑且屡创新低,今年1月23日的审核结果更是出现“7否6”的审核通过率新低。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审现状,部分被否企业拟寻求诸如借壳、被并购等其他途径“曲线上市”,更有一些拟上市公司在IPO的过程中还做好了借壳上市的准备,一旦IPO被否,立刻启动B计划,这一情况显然已为监管层所关注。

申万宏源认为,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的规定,旨在严格把好A股多个上市入口质量关,严防变相“带病”上市,切实提高A股上市公司质量。

以新三板此前IPO被否公司为例,目前17家企业将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去年和今年被否掉的15家公司,受影响最大。2015年,龙软科技和三联交通分别于5月、6月被否;2017年,爱威科技、泰达新材等12家新三板企业未通过IPO审核;2018年以来,时代装饰、龙利得、天元集团3家公司IPO被否。

目前借壳上市的审核已经等同IPO,2016年9月后借壳上市认定标准更加严格的背景下,2017年新公告的借壳上市数量已经下降至仅6宗,相比2016年的18宗大幅减少。此次明确规定IPO被否后需至少3年才可筹划借壳上市,对急于A股上市的企业,在审核明显提速的前提下,相比于借壳上市,IPO被否后重新整改后二次上会显然是更好的选择,而这意味着对上市公司壳资源需求下滑,壳价值或将下降,也有助于退市制度的切实执行和完善。

短期来看,IPO被否公司3年内禁止借壳上市将直接导致很多排队公司重新思考是否IPO之旅,未来排队公司数量有望减少,由于多数的拟上市公司的目标都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因此近期内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挂牌数量将受到影响,新股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中小板和创业板。

 
关键词:中小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