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再谈与雷军10亿赌局决策不可能做错已预备了50亿
2018-05-11 09:11:36 作者: 来源:投资潮综合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投资潮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的10亿赌局时常被各大媒体关注。5月8日,爱奇艺播出最新一期吴晓波《十年二十人》,节目中问到与雷军的10亿赌局,董明珠表示这个决策她不可能做错,她已经做了风险防控,“我预备了50个亿投进去,我企业一样不影响健康发展,那有什么不能去赌呢。”

董明珠还回忆起当年和雷军赌局的背后故事,当时在后台雷军称栏目组希望他和董明珠打赌,董明珠听到要赌一块钱,当即否决了雷军,谁知上台雷军又提此事。董明珠称:“实际上我们俩根本不在一个平台,再讲不好听的话,两个人不在一个地球。”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小米董事长雷军说:“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董明珠则霸气回应:“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一亿,我跟你赌10个亿。”
那一年,格力的营业额是1200亿元,而小米的营业额仅为316亿元。2017年,小米公司总收入1146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润122.15亿元。格力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1482.86亿元,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224.02亿元。从营收数据上来看,格力营收仍高出小米336.61亿元,但两者已非常接近。
2018年是董明珠与雷军“10亿赌局”的最后一年。4月10日,董明珠在接受央视财经的采访中表示,届时会请国家审计署对两家企业进行审计评估,“这个赌还是会继续履行,认真对待。”
五年前的小米在体量上不能与格力相提并论,众人更多的是保持着一种看戏的心态,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家企业却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态势。有业内人戏称,格力还是那个格力,但小米却已不是当年那个小米。
过去几年,格力作为我国老牌制造业龙头,始终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从2013年开始,格力正式进军工业制造领域,研发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我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以前很多高端精密仪器无法自己生产,主要依靠进口。现在,依托以格力为首的众多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我国不但一改技术进口国的形象,还进入了技术出超国行列。
小米则致力于小米之家生态链的搭建,不断丰富自身产品线。借着新零售的风口,打造小米品牌高配低价的核心竞争力。今年5 月 3 日,小米集团已正式提交IPO申请文件,预计最快将于6月底到7月初挂牌,有望成为港交所首批“同股不同权”的科技企业,估值在8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之间,按照这一估值,小米将有望成为2018年港股最大、最重要的科技股IPO,也将成为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2314亿美元估值)上市规模最大的科技类公司。
实际上,多家券商也对格力电器2018年的营业收入做出预测。在诸多预测中,申万宏源证券给出了2000.09亿元最高的预测收入,德意志银行给出了最低的预测收入,但也达到了1568.27亿元。十余家券商机构给出的格力2018年平均预测营收则为1781.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0.16%。
根据小米最新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到2017年,小米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与1146.25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88%和67.5%,平均增长率粗略计算为35.19%。按近三年最高增长率67.5%计算,预计小米2018年实现营收1919.97亿元;按照最低值2.88%计算,预计小米2018年营收1179.26亿元,以平均增长率计算,小米2018年年营收约为1549.62亿元。
以此比较,若格力在今年实现券商普遍预测的1781.8亿元的营收,小米继续保持67.5%的增速,则将以1919.97亿元的营收超过格力。但小米的营收增长率波动较大,2018年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是个不确定数,仍需等待时间的考验。赌局输赢,年底见分晓。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