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情怀or理性,投资人该怎么选?

2018-06-06 09:27:04 作者: 来源:Career In摘编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11.png

很多人说,投资人需要有情怀。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情怀or理性,该怎么选?对此,熊晓鸽认为,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其实情怀和投资是两回事,如果基金以赚钱为目的,就绝对不应因为情怀去投资。

作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熊晓鸽曾说,自己撞到了一个“好国运”,赶上了中国互联网第一波浪潮。踏着时代的的节拍,IDG资本大获全胜,所投资企业迄今已超过600家,其中包括百度、腾讯、搜狐、小米等众多行业巨头。他认为投资是一个遗憾的行业,但同时又永远有机会,每一代的创业者都有每一代的机会,BAT虽然很牛,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通吃,永远有机会投出下一个BAT级的企业。下面是熊晓鸽的一些投资心得,与大家分享:

作者:熊晓鸽  

文章来源于: Career In摘编

我在1993年5月底募集了第一支2千万美元的基金,之后就开始投资,到现在已经有25年了。我一直跟别人说,我是90后,因为我是1991年11月6日参加IDG的。在参加IDG之前,我在波士顿一本叫《电子导报》的杂志社里工作,后来该杂志还出了中文版,我当时在英文版工作,就跑硅谷(的公司)。

当时在硅谷,有很多生产半导体元器件的公司。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什么叫VC(风险投资),那个时候我们杂志还办了一个专栏,写亚太地区的风险投资。

1991年,我回国了,彼时国内还不知道什么叫VC。我本科是在湖南大学读的,我的同学有很多在深圳,他们想创业,我说你们去找VC吧,但大家都不知道VC干什么的。

我那个时候回国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办更多的专业杂志,把硅谷128公路那些成功的信息介绍到国内来。

第二个是做VC,IDG麦戈文董事长跟我一谈,一拍即合,我就加入了IDG。

1、情怀or理性,投资人该怎么选?

现在有个说法,赔钱的生意很多是因为只讲情怀的缘故。我现在还碰到很多人,你要是做公益和慈善,就说你很有情怀。

对此我认为,基金以赚钱为目的话,就绝对不应因为情怀而去投资;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其实情怀和投资是两回事。如果一个人是为了情怀而投资的话,我觉得最好在政府基金工作,不要在一个私营基金里面工作。

其实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还是要有情怀。就像当年回国的时候,我跟麦先生去谈,想做杂志。后来我想做VC,我之前从来没有做过,他还是投资了我,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情怀。

这种情怀,更多的是大概有一个方向,然后感染了给你钱的人。所以我觉得情怀和商业是不矛盾的。只是在评估项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市场、对产品做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这其实涉及一个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投资的本质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情绪是否扮演角色,或者扮演一个角色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这其实是任何一个职业投资人,包括风险投资人每天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投资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一个职业经理人管理着LP的钱,履约责任是要赚钱,而不是投情怀。每个人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理性,可能我们在选择一个投资方向时不自觉就有情绪上的倾向,比如我是环保主义者,我就很自然地对环保和教育的这些行业有偏向。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实际上在我们考虑每个项目的时候,不应该降低标准。我们在项目的选择上有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如果一个项目符合你的情怀,但是你知道投进去以后,一定要赔钱的,你投还是不投?我觉得这是现实存在的抉择。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在我们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把我们情绪化的东西摒弃。

2、投资人的终极目标该是做百年老店吗?

巴菲特今年80多岁了,这不妨碍他继续从事投资投资这个职业。做投资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干很久,就像运动中的高尔夫一样,打到80岁还可以打。虽然你的工作上可能要有一些分担,但不一定要退休。

任何一个行业都想做百年老店。从1992年开始算,我们做了25年,我们要做百年老店,还有75年要走。我肯定不能再干75年,我们IDG资本有个系统,就是即使公司的主要创始人离开去做别的事情,公司还能运作下去。任何一个公司做到最后,就是一个品牌。今年IDG资本做了IDG全球投资业务的并购,我们的并购就延续了IDG的品牌。

我在想,我们基金能否持久?

有一天我不在了,但是IDG资本应该还在,这是第一。

第二,在很多年以后,当我们都退出了,我希望我们投的项目还能够继续运转下去。

例如我们投的百度和腾讯,尽管我们都退出了,但我希望他们百年以后都还在。

科技类公司之间的竞争是极其残酷的。举一个例子,微软可能过些年就不存在了,但是比尔·盖茨基金还会存在。从历史上来看,最没有地位的是商人,活着的时候赚了一些钱,并没有留下什么东西。可是美国一些企业家,像洛克菲勒和卡耐基,留下了他们的基金会。

3、投资人遇到的坑

做投资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有敬畏之心,要对我们的投资人LP有敬畏之心,对我们投资的公司有敬畏之心,对我们从事的事情有敬畏之心。现在几乎全中国人民都是投资人,我觉得当下最大的坑,可能是我们对投资缺乏敬畏之心。

我一直在说,投资本身就是一个遗憾的行业。为什么呢?投错了,会说当年我为什么投;投对了,会想当年为什么投少了,或者退出太早了。人生千万不要活在遗憾和焦虑之中,我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每天开心就好。做投资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对人品的识别是永远存在的一个课题。我们在行业里做了20多年,比较难的就是看人,人是有隐秘的,有两重性,人又是可变的,所以对于人的识别和判断,仍然是我们投资上很大的一个坑。

4、投资永远有机会

我刚入行的时候,最牛的公司不是微软,也不是苹果,而是摩托罗拉。所有企业都想做成百年,但其实不现实。那么现在BAT涉足了各个领域,创业者还有发展的空间吗?尽管大家都在布局,但我坚信,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永远通吃,尤其是技术型的公司。PC的技术是谁发展出来的?是IBM。可是硬件赚钱最多的是因特尔,软件赚钱最多的是微软。IBM的PC业务最后被联想收购了。这也说明,对于大的上市公司而言,即使它拥有一些新技术,但是它的“副业”很难打过别人的“主业”。

所以说,每一代创业者都有自己的机会,千万不要把BAT当作永远不可逾越的三座大山。BAT很牛,但他们的国际化路线还需要继续拓展。他们90%的销售额仍然来自国内,未来得走国际化路线才行。我认为B2B的领域也有很大发展空间,现在大家都是对个人服务,B2B其实更容易国际化。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通吃,投资人永远有机会投出下一个BAT级企业。投出下一个BAT、甚至比BAT更牛的公司,这些是我的工作,我的职责所在。

投资人不能唯利是图。另外,出资人的素质也很重要。IDG 资本的出资人里面,很多是退休基金和公益基金。出资协议里,除了对回报率有一定要求外,还要注明一些领域不能投。比如,我们的美元基金不能投武器、烟草和烈性酒。

也就是说,作为投资人,在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的同时,还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