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成长风格逐渐淡化 机构投资布局青睐“现金奶牛”
2018-06-06 13:33:55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公募选股新标准:围猎“现金奶牛”
“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北京一位新锐基金经理黎雷(化名)近期在朋友圈中,发布的五条信息里有三条提到“现金流”这个字眼。在他看来,该指标必将成为6月乃至三季度的核心关键词。这位偏好成长股的基金经理在5月多了一个“现金奶牛猎手”的身份——投资偏好倾向于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
当下,成为“现金奶牛猎手”的公募基金正在逐渐增多,使得A股市场形成了一股现金流投资风潮。
消费白马重启背后
“消费白马股行情重启。”6月5日,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称,近期市场的表现是消费白马行情的卷土重来,并把其背后的逻辑归结为6月1日MSCI新兴市场指数基金纳入A股,使得外资加速流入A股,以及境内抄底资金入场。
从5月28日开始,食品饮料板块大涨。6月5日早盘,白酒股再度发力,伊力特大涨5%,老白干酒涨4%,舍得酒业、今世缘、酒鬼酒闻风而起。截至6月5日收盘,上证综指站上10日均线,突破3100点;创业板指大涨2.5%;除科技、医药生物板块集体大涨之外,食品饮料等板块保持上涨态势。
实际上,近期上涨的板块不仅有食品饮料。数据统计,5月28日至6月5日,在市场普跌情况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休闲服务、纺织服装等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为9.88%、6.27%、5.78%和2.52%。个股方面,除去近期刚上市的新股之外,5月28日至6月5日涨幅前20名个股中,有近一半分属上述行业。其中长白山、迎驾贡酒、伊力特、伊利股份涨幅居前,分别为24.70%、23.63%、22.53%和21.65%。
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经理胡彦(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上涨的行业有一个明显共同点,即均具备现金流创造能力。”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晨明表示,现金流主题正在深入人心,越多越的人基于现金流角度选择投资标的。
现金流充沛的公司受到资金追捧,同时,现金流匮乏的公司遭遇“用脚投票”。从上周开始,现金流匮乏的上市公司轮番登上跌幅榜单,不少公募基金净值因此受到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机构投资者对现金流的追逐热潮更为明显。与以往机构投资者偏爱谈论上市公司估值不同,近期越来越多基金经理关注现金流。在这方面,各大券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向基金经理推荐的都是行业中现金流充沛的公司。
料成三季度投资核心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以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来看,现金流主题至少会持续到三季度。
融通基金认为,目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下跌空间有限。结构上,由于债券违约引起部分企业的现金流紧张,因此现金流较为充裕且负债率可控的大众消费品将有相对收益,同时该板块一季报业绩大部分好于预期。在波动较大的过程中,市场或偏好业绩确定性高的行业,具体包括医药、食品、纺服、零售百货、旅游等。市场短期处于寻底过程,行情会有反复,利空因素正在逐渐消化,无需悲观过度。
胡彦则把时间线拉长至金融去杠杆结束。他认为,只要美国的加息周期未结束、国内的金融去杠杆未完成,有现金流创造能力的资产就一直相对稀缺。“现在来看,自由现金流充沛已成为维系资产价格的基石。资产有两种定价方式,一是按照可比交易定价,价格取决于交易方资金多少;二是按照未来产生的净现金流贴现,价格取决于自身能创造多少价值。前者是外生的,后者是内生的,过去几年在债务驱动增长的模式下,大量涌现的前者定价模式的公司,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面临资产泡沫减计风险。”
虽然当前公募基金对“现金流”的追捧正在发生积聚效应,但市场上仍存在分歧。
刘晨明表示,现金流风潮不可持续。这种风潮是由避险情绪所引发,如果后续不确定性逐步消除,那么市场避险情绪的消退会导致现金流风潮的消退。如果后续不确定性继续上升,尤其是国内信用收缩的风险得不到改善,那么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将会受到抑制,现金流风潮也会随之消退。中期而言,重视现金流的背后,更应当注重业绩趋势变化。虽然现金流是基础,但真正值得投资的是那些业绩增长还处于加速中的行业和公司。一些现金流虽好,但中期来看景气度已开始走下坡路的行业或者公司仍需规避。从比较优势而言,景气度回升的行业才是中期内更加理性的选择。(中国证券报)
避险情绪升温 基金布局现金流充沛公司
基金避险情绪升温
沪上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近期跌宕行情的背后是对后市方向不明的情绪写照。他说:“蓝筹和成长板块风格切换之后,当前市场再度处于均衡状态,现在还看不到明显的上涨逻辑。久涨乏力,可能就会下调,不坚定的投资者会选择离场观望,市场可能会向下调整。”
从年内市场表现看,尽管部分成长股反弹强劲,但是由于急涨急跌,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让不少投资者信心受挫。
“很多成长股这一波涨幅惊人,但是反弹速度太快了,还没来得及入场,行情基本就结束了。从3月中旬至今,除了医药板块,基本上处于震荡状态。”沪上某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市场缺乏赚钱效应,资金入市积极性不高。从新基金募集情况看,募集难度很大。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基金募集数量及规模均呈断崖式下跌。截至5月25日,仅有10只新基金成立,募集规模110亿元。其中,3只股票型基金发行总份额仅7.6亿元,均刚刚达到2亿元的募集标准;另有两只混合型基金募集份额为79亿元。
“现在发基金太难了。市场缺乏赚钱效应,加上资管新规的影响,很多基金不得不延期发行,连2亿元的成立线都达不到。”沪上某基金经理感慨道。
另一方面,贯穿去年全年的蓝筹股估值提升行情,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走向极端。市场疯狂追逐蓝筹风格基金,数百亿规模的基金一日即募集完毕。但在极端行情上演的背后,同样也会带来杀伤力。上述基金年内多数亏损,令投资者信心大为受挫。
尽管上攻乏力,但从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看,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估值层面,市场下行空间均不大。
现金流充沛公司受关注
尽管市场短期内上攻乏力,但随着A股即将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长期趋势向好,低估值、现金流充沛、高分红的公司后市可期。
圆信永丰基金首席投资官、上证报第十五届“金基金”三年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奖获得者洪流表示,A股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海外资金的长周期投资模式将给A股以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安全边际、稳定现金流、高分红的公司将会受到海外资金的青睐。洪流说:“海外资金更多是配置需要。以银行股为例,如果PB在1倍附近,股息率有4%,对于长线资金来说或许是非常好的配置选择。”
长安基金投资总监、长安鑫利优选基金经理陈立秋认为,海外资金持股周期非常长,青睐现金流充沛行业,接下来有稳定现金流的大消费、医药和教育等行业表现可期。在他看来,尽管过去一年多来消费板块涨幅较大,但从消费升级及市场空间来看,调味品、零食、品牌白酒等行业的市场空间还远远没有饱和。教育行业则是典型的“先收费再讲课”的模式,现金流充沛,市场空间也很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蒋秀蕾认为,从基本面来看,医药行业政策拐点明确,2018年开始有望表现为业绩拐点;从机构配置情况来看,基金持仓比例距离历史高点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基本面和资金配置都支持医药板块持续走好。从中长期看,随着民众支付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支持行业增长的逻辑仍然成立。
华商基金研究员张晓也认为,近两年医药改革逐渐深入,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加上市场需求强劲,生物医药板块结构性牛市行情有望持续。(蓝鲸财经)
消费主题基金业绩验证现金流逻辑
在诸多行业中,“现金奶牛”集中度最高的莫过于消费板块。在刚刚过去的5月,消费主题基金收益突飞猛进,根据统计,在上证综指5月累计涨幅仅为0.43%,而86只消费主题基金5月平均收益率达到3.55%,其中76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高达88.37%。消费主题基金正在用业绩演示当前备受基金经理认可的“现金流逻辑”。
消费主题业绩扶摇直上
5月底,消费板块集中爆发,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相关个股表现可圈可点。截至6月5日,在最近一个月内,食品饮料板块,盐津铺子、千禾味业涨幅超过40%,海欣食品、珠江啤酒等个股涨幅超过30%;生物医药方面,正海生物、海普瑞、恒瑞医药等个股凭借近30%的收益领涨。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消费板块热度上升,与市场投资偏好关系密切。中邮证券研发部首席策略分析师程毅敏指出,受市场流动性紧张因素影响,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跌态势。其中防御性的食品饮料、家电、餐饮旅游和医药等行业表现较好,说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下降,避险配置需求增加。
相关个股股价的大力拉升推高了消费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数据显示,5月86只消费主题基金中,共有23只累计回报率在10%以上,占比超过26.74%。中证消费指数自5月2日触底之后,一路反弹,当月累计大涨13.90%。
据统计,今年以来86只可统计的消费主题基金中,共有47只取得正收益,而中欧基金旗下产品包揽了前三名。其中中欧品质消费A凭借11.37%的区间回报率领涨,中欧品质消费C、中欧消费主题C紧随其后,而嘉实新消费、万家消费成长等19只基金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超过5%。
中欧消费主题基金经理周晶表示,经过一季度调整,消费品板块对去年大幅上涨带来的估值压力有所消化,从基本面角度看,消费品行业龙头公司受益于经济复苏、消费升级和龙头份额提升带动的盈利增长确定性很强。因此,二季度对消费品龙头公司的看法比年初变得更为积极,判断具有盈利超预期能力的公司将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布局消费防范风险
在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夏敏仁看来,5月国内PMI指数略高于预期,反映出经济平稳运行。但去杠杆过程仍在持续中,因此经济并非存在趋势性改善。在经济平稳回落过程中,消费板块与经济周期相关度较低,杠杆率较低,现金流充裕,值得投资者配置。
展望后市,东兴证券策略研究员郑闵钢认为,由于信用债到期偿还总量提升,市场流动性承压,违约风险预计将持续走高,建议关注杠杆率相对较低的消费板块。“目前消费行业带息负债率仅为0.5左右,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充裕,发生信用违约概率较低,且消费板块处于盈利水平较好阶段。”他表示,近几年来外资持续关注消费蓝筹,估值模式变化增强预期的一致性。消费板块经营稳健、增长能力强,加上目前市场对现金价值的关注,消费板块延续全年投资主线,可重点关注零售、食品饮料和纺服行业。
无独有偶,程毅敏同样认为,在市场风险尚未充分释放的背景下,消费板块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防守阵地。当前需要应对的是市场中期的调整和短期的超跌反弹之间的矛盾,风险聚集时小盘股的下调风险更大,不建议在短期下跌过程中抄底,可适度逢低布局消费板块作为防守性操作。
广发消费品精选基金经理李琛指出,经过近两年的上涨,消费板块部分个股涨幅较大,估值得到明显提升,但消费行业整体估值仍处在较为合理状态。从长期看,新消费升级周期才刚刚开始,投资机会将会持续涌现,标的选择上需要更加重视估值与盈利的匹配度。(中国证券报)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