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资金积极拥抱反弹加速流入 海外机构扎堆调研权重股
2018-09-27 14:23:36 作者: 来源:证券时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近来,A股触底反弹,昨日沪指成功站上2800点,从18日的2644.30低点算起,短短数个交易日(9月18—9月27),沪指已然上涨160点,涨幅达5.85%。在市场回暖过程中,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境外资金,借道沪股通、深股通北上的步伐亦在同步加快。事实上,A股“入富”前夕海外机构明显加大了对上市公司调研的力度,数据显示,进一个月来,共计83家上市公司迎来海外机构调研,电子、医药制造、食品饮料等行业备受关注。此外,外资私募也加快了布局A股的步伐,目前已有12家外资私募发行了19只A股主题基金。
外资再现“买买买”模式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收盘,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352.98亿元,沪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入1363.18亿元,深股通累计净流入989.80亿元。9月份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11.85亿元。
具体来看,在9月17日和9月20日,北上资金分别净流入6.91亿元、19.17亿元、7.76亿元和48.00亿元。
从持仓总市值来看,截至9月21日收盘,北上资金持股市值达到7010.91亿元,与截至9月14日收盘相比,持股市值增加了459.31亿元,除上周出现的净增持81.84亿元外,市场大幅反弹也是持股市值显著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各行业板块来看,上周板块持股比例变动幅度较小,按照行业净增持金额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食品饮料净流入14.35亿元、银行净流入8.83亿元、传媒净流入8.17亿元,净流入规模居前;家用电器净流出4.18亿元、有色金属净流出0.3亿元、电器设备净流出0.18亿元,净流出规模居前。从市场表现来看,上周食品饮料、休闲服务、银行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64%、7.05%、6.26%,北上资金加仓明显的行业上涨同样表现居前。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夏研究显示,外资高比例持A股的基本思路是精选龙头,兼顾价值成长,部分股票的持股占自由流通股比例已经超过30%。在金融地产资源品等传统行业,行业格局相对固定,外资持股明显以大为美,积极配置确定性高的大盘蓝筹。消费服务类行业上,外资集中持仓白马股,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背景下,尤其偏爱具有行业定价权的公司,且公司股息率基本处于行业偏上水平。TMT行业上,外资不仅重仓持有稳定增长的龙头,也积极布局持续投入研发、成长性较高的细分龙头。(中国证券报)
海外机构扎堆调研权重股
数据宝统计显示,近一个月来,共计83家上市公司迎来海外机构调研。与A股纳入MSCI指数一样,临近“入富”前面,海外机构调研热情大幅上升。6月份以来,海外机构月度调研的上市公司数量维持在60家上下。而5月份,也就是A股“入摩”前的一个月,海外机构调研了126家公司,是今年以来调研公司数量最多的月份。
从上述海外机构调研的83家公司所属行业来看,电子、电气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等行业分布较广,电子行业公司数量最多,有22家。

从上市公司的市值层面来看,大市值的公司似乎更受关注。数据显示,60家公司A股市值超过百亿元,占比七成以上。其中5家公司A股市值超千亿元,分别是美的集团、海康威视、五粮液、洋河股份、分众传媒。
从海外调研机构的家数来看,近一个月来,获10家以上海外机构调研的公司有7家,如美的集团、信维通信、洋河股份、海康威视、华东医药等。调研机构最多的是美的集团,共获得90家海外机构调研。信维通信获44家海外机构调研,洋河股份获22家海外机构调研。

(数据宝)
外资私募加速布局
外资布局国内证券市场步伐不断加快。9月,瑞银资产管理和元胜投资推出的两只新产品——瑞银灵活策略债券私募基金一号和元盛中国多元化一号私募基金发行,外资机构在华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已达19只。
据统计,截至9月25日,已有贝莱德、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施罗德、安中、元胜、桥水、毕盛14家外资机构先后获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除桥水、毕盛尚未发行产品外,其余12家外资私募发行的基金产品数量达19只。
这些产品包括主动投资、债券、量化、绝对收益等风格,多数是权益类基金,其中瑞银、富达、惠理备案3只产品。
从发行节奏上来看,今年外资发行速度越来越快。截至9月25日,2017年发行的外资私募数量仅有5只,2018年已有14只。
今年以来,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节奏加快,外资大多数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较为乐观。
国外资金却在借着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之后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的契机,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加速流入A股市场。今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9月27日又可能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体系,将进一步对外资投资A股形成吸引力。
今年贝莱德在国内发行的首只私募产品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曾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一是因为其准备在募集结束后一次性建仓,投资范围全部都是A股股票。二是因为其偏低的管理费率——每年管理费仅0.75%。
瑞银灵活策略债券私募基金一号基金经理楼超表示,随着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缓解融资环境和稳定增速,总体货币政策会相对比较稳健。经过去产能和结构调整后,部分行业以及主要国企的业绩将有所提升。
摩根大通亚太区副主席李晶近日指出,摩根大通对中国本土经济非常看好,虽然短期来看有一些挑战。未来数年中国经济会继续转型,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新经济体系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中国债券市场在全球占第二位,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宁静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有危亦有机,在中国市场采取逆向投资可带来优势。近期A股市场疲弱,为关注内地股市的投资者创造入市机会。但在非必需消费品、金融和工业股中,存在不少趁低吸纳的机会。面对外在压力和不明朗因素增加,中国可能选择加快铁路、能源和健康护理等领域的市场改革。
宁静称,大部分投资者均希望在中国寻找下一个增长主题,但很多人忽视了A股的股息收益投资机会。中国上市公司正调整策略,更关注利润率和效益,资金配置从扩张产能转为减债和派发股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派发或增加现金股息。对增长前景稳定和估值吸引的公司来说,股息收益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主题。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