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冲高回落 大基建板块走强
2018-10-10 13:23:53 作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今日市场,小幅高开后,快速下探,在权重股和题材股带动下,企稳回升,沪指一度上涨0.80%,不过市场人气不足,随后市场再度震荡回落,截至发稿,沪指跌0.19%,深成指跌0.33%。盘面上,工程建设、铁路基建、高速公路等板块涨幅居前,建研院、山鼎设计、设研院等涨幅超5%。央行降准基建投资信号持续验证
消息面上,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申万宏源指出,建筑企业核心是融资问题,自7月政策转向以来,中央政策明确,通过财政+信贷组合拳消除融资摩擦。截至9月末,专项债累计净融资额约1.25万亿,其中8月、9月单月净融资额分别达到4394亿元和6524亿元,基本完成全年发行计划,但社融、信贷等金融数据仍未见显著好转,主要是目前银行体系在当前强监管下,仍存在资本金、资金、风险偏好、需求等四方面约束,本次降准正是针对金融体系内货币传导摩擦,一方面利用长期资金替换短期工具,另一方面释放部分增量资金,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支持实体经济。财政政策先行,货币政策轮动,信号不断验证,我们认为政策组合将逐渐见效。
维持看好基建观点不变:(1)政策态度转向最利好地方平台,预计平台融资大为改善将带动基建投资上行:(2)信贷财政宽松将带动地方政府表内负债率提升,但资管新规对于期限匹配的要求构成地方政府无序债务扩张的核心约束项,地方政府通过担保、非标增加隐性债务的路很难走通,中央也会施加约束;(3)表内信贷与专项债加速投放将是本轮基建投资资金的主要增项,中央政府对于地方基建投资资金的控制力增强,预计基建投资将会出现结构性分化,扶贫、民生、中西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东部“高效益”基建“补短板”项目将是本次基建投资的重点方向。(申万宏源)
基建补短板不断加快
事实上,自7月底以来,我国接连释放依靠基建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信号,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成为经济稳增长重要发力点。交通运输部再次强调要确保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公路水路投资1.8万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三大任务及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是对政治局会议政政策导向的落实。
据研究机构测算,我国铁路建设短板主要在东部地区,预计短期补短板可带动相关投资 2.86 万亿元;公路建设短板在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短期补短板投资需求约 2.14 万亿元;我国地铁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人均长度存在短板,短期可带动投资 1.2 万亿元。我国交通基建与发达国家尚存差距,或为补短板重点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近期国家连续发布的多项政策或意见,先有轨交项目审批重启,再有发改委“补短板、稳投资”,以及国务院的“促消费、激潜力”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稳健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国家加大基建投资的带动下,基建类龙头、工程机械、轨交设备等细分设备领域将充分受益。
北上资金增持大基建
数据统计,今年三季度以来,北上资金的注意力似乎已不再专注于大消费,其视野开始转向大基建和金融板块,其中,对于基建类公司的增仓,可谓极其的迅猛。
值得指出的是,北上资金三季度增仓数量最多十只个股分别是中国石化、分众传媒、民生银行、三一重工、光大银行、大秦铁路、马钢股份、农业银行、伊利股份以及交通银行。其中,中国石化和分众传媒增仓均超过4亿股,三一重工、大秦铁路以及马钢股份则属于大基建范畴。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三只大基建个股增仓股份数额不算最高,但是增持比例均较大,比如北上资金三季度增仓三一重工2.87亿股,相较二季度末持有的1.65亿股,增持幅度超过150%,其截至三季度末持有三一重工4.52亿股,也占到该股流通股比例的5.83%,不出意外,北上资金也将成为三一重工的第二大流通股东。
同样,二季度末才持有马钢股份4194.85万股的北上资金,三季度已经增仓至2.5亿股,增仓幅度接近6倍,持有股份占其流通盘比例也达到了4.19%。
除去上述股份数量增持较高的个股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若从增持比例增长来看,北上资金也格外青睐大基建板块,比如新钢股份、新兴铸管、华菱钢铁以及华新水泥,三季度后,北上资金持有这些个股占其流通股比例均超过3%,且单季度增仓幅度均超过了5倍。
除去大基建板块,北上资金依旧在不断增持大金融板块,特别是银行板块,北上资金仍在三季度持续增仓,增仓数量较多的个股分别为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而保险龙头中国平安北上资金也在积极买入。(每日经济新闻)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