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ofo有意退出日本市场,海外再次收缩,国内无人接盘

2018-10-26 09:53:22 作者: 来源:投资潮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前获悉,运营“ofo”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向其进驻的滋贺县大津市、和歌山县和歌山市、福冈县北九州市传达了退出日本市场的意向。

据悉,大津市从今年4月底开始与ofo合作,使用400辆自行车和66处自行车专用停放点开展共享单车业务。10月17日,ofo通知大津市“讨论在10月底退出日本市场”,但是之后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大津市都市再生课表示“正在确认事实关系”。和歌山市也于18日接到ofo方面的电话,被告知打算退出日本市场,该市询问退出的时间等,对方仅回答称“和总部商量后再联系你们”。北九州市也承认接到停止服务的通知,该市道路维持课表示,“我们询问了能否继续开展业务,不过应该是很难”。

几个月前,ofo接连退出印度、以色列、中东、澳洲、德国、美国、西班牙、英国、韩国等多个海外市场。戴威亲自接管海外业务,也没能盘活市场。除了海外用户习惯、当地政策限制、以及粗放的经营模式备受争议之外,最大的原因在于资金困境,无法支撑日常运营。国内方面则挪用用户押金,逆势而行,全面取消信用免押来救火。逐步从海外撤退是目前ofo为了自救不得不做的选择,快速出海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节节败退,根据日本方面的反应,ofo退出日本市场已经板上钉钉,接下来ofo的海外战线还将持续收缩。

比“外患”更紧急的是“内忧”。

今年以来,市场上多次出现不同版本的ofo卖身传闻,ofo多次辟谣,近日甚至爆出滴滴将以20亿美元收购ofo的交易细节,滴滴与ofo方面均发声否认。之后又有接近滴滴人士透露,此前滴滴和ofo双方确实已签下投资协议书,但是随着滴滴安全事件爆发,收购ofo的事暂时搁浅。

近日,又有了新的消息,有内部人士透露,一直以来和ofo洽谈收购的不是滴滴,而是哈罗单车。该人士表示,哈罗单车并非以现金形式收购ofo,而是尝试以1:5到1:1.25的折股比例并购ofo。同时还提出了“难以根据持续经营假设进行估值”的要求,哈罗单车要求将此前ofo所获13.8亿美元的融资转化为股权估值,所有投资人按其投入金额折股成哈啰单车的股份,并不会有溢价。对于ofo来说,背靠阿里,在三四线城市成功布局,并且缺乏一二线城市部署的哈罗单车可以说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之后哈啰出行回应称:ofo董事会曾邀请并提议哈啰与其进行合并。不过我们认为,在当前阶段,哈啰最重要的还是秉持初心、提升自己,扎实做好公司各类出行业务,服务好广大用户。

哈罗单车背后有阿里,凭借支付宝免押金的优势在二三线城市风生水起,日订单量2000万次,超过摩拜和ofo的总和。摩拜投靠了美团,背靠大佬,从烧钱大战中脱身,进军了200多个海外市场,并且尚无退出计划。当前阶段,ofo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资金问题。身陷“账面紧张”、“被收购”传闻已久,小黄车数量和用户数量的大规模减少也清晰可见,日后ofo如果还想要继续独立运营可谓难上加难,更加尴尬的是,当前ofo可能面临着无人接盘的窘境。

10月22日,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公司企业法人由戴威变更为陈正江,ofo方面回应称是内部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戴威,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外界猜测戴威即将出局让位。冬季来临,共享单车也随之进入又一个寒冬,交易量到达谷底,法人变更,加上供应商催款,即使企业法人变更不能说明太多问题,但是创始人戴威的动态已经成为外界对ofo信心的支撑点。

共享单车市场由盛转衰,成为“坟场”,不仅是坚持独立的ofo,半年前就选择卖身的摩拜前途也并不明朗。虽然摩拜在今年4月份进入了美团布局,美团接手了10亿美元的债务,包括供应商欠款、以及对用户押金的挪用和拖欠,但是摩拜也并没有写出新的故事。今年9月,美团的招股书显示,收购摩拜付出的总代价为155.63亿元人民币,但摩拜仍处在不断亏损中。从4月4日完成收购至4月30日,20多天的时间里摩拜亏损4.07亿元,大约平均每天亏损超过1500万元,摩拜影响了公司的整体盈利状况:2018年1-4月美团亏损达227.95亿元,数倍于去年同期的82.04亿元,“推出新产品及服务类别是亏损原因之一”。

如今摩拜抛弃单车业务本身变现的路子,开始做周边商城,除了网上直接销售周边产品之外,还可以用摩币来兑换限时的实物和虚拟物品,摩币可以通过首单、分享、上报故障、逛摩拜商城以及骑行等方法来获取,从而激发用户的活跃次数,最终实现变现。但是骑行周边销售有限,其他品类又无法与目前的电商进行竞争,摩拜这样的变现模式还有待观察。

哈罗单车则不再局限于共享单车业务,而是进行了品牌升级,升级为哈啰出行,联合首汽约车、嘀嗒出行、高德地图等多家出行服务商共同构筑智慧出行平台,切入网约车领域,并且在单车运营上朝着精细化、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向运作。

反观ofo,滴滴有了青桔、小蓝,ofo已经不再是其首选,戴威一直以来对于ofo控制权的坚持早已让其丧失了主动性,并且逐渐拖低资产价格。哈啰目前看来也没有接盘的意愿。而ofo自身,前期疯狂占领市场、供给过剩、低成本制造,为自己埋下了巨大隐患。在运营上没有新的路子,也没有更好的盈利方案,取消信用免押又得罪了用户。资金缺口引发供应链危机,等待翻盘难上加难,可能很难有巨额资金愿意来为ofo填坑。但是滴滴仍然占据共享单车市场第一的规模,如果能实现同行业合并,重新整合进行精细化运营,滴滴也就有了重生的可能。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