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年内33起违规减持受罚 超七成涉短线交易或违反预披露要求

2024-03-19 11:05:44 作者: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华PE:

 证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有效防范绕道减持、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减持等四项具体要求,直指违规减持行为。

作为一线监管者,证券交易所秉持对违规减持行为“重拳出击”的原则,严惩短线交易、超比例减持、未预披露减持计划等各类违规减持行为。《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沪深北交易所官网公开数据统计,截至3月18日,年内交易所已对33起违规减持行为予以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

“监管紧盯违规减持行为的目的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方面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和市场参与度,另一方面有助于遏制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不当行为,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违规行为形态多样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强规范违规减持行为。一方面,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措施,对减持行为提出更加明确细致的要求。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文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从破发、破净和分红这三个维度对股东减持进行了严格限制;同年9月26日,沪深北交易所出台相关细则;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明确,有效防范绕道减持。坚决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加强监管。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惩处力度,对违规行为“重拳出击”。前述33起违规减持行为中,有4起被予以纪律处分决定(2起被公开谴责,2起被通报批评),29起被下发监管函或监管警示。

具体来看,违规减持行为五花八门,但主要集中在违反预披露要求和短线交易两大类。上述33起违规减持案例中,涉及违反预披露要求的13起,涉及短线交易的12起,合计占比高达75.76%。此外,剩余8起均涉及违反减持数量比例限制。

例如,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一则监管警示函显示,经查明,在2023年10月18日至11月7日期间,某公司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3008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5%,违反了连续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比例不得超过1%的规定,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

“违规减持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监管有责任予以严惩。”在刘祥东看来,首先,违规减持通常会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对整个市场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其次,违规减持通常是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不规范的体现,可能损害上市公司的形象和声誉,进而影响其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中小投资者通常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资源来应对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很可能会在他人的违规减持中利益受损。

从严打击违规减持

合法合规的减持是上市公司股东的正常交易行为,但违规减持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信誉,对中小投资者利益造成了明显损害。

在此背景下,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一方面从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出发,进一步规范合理减持行为;另一方面锚定有效防范绕道减持和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减持,继续从严打击违规减持行为。

谈及如何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则实施效果时,刘祥东称,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程序,强化对执法效果的宣传,形成震慑效应。其次,需要完善股份减持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和股东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减持计划、减持进展和减持原因等信息,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减持情况,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最后,需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打击违规减持行为。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特邀专家桂浩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以考虑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协助日常监管,对于部分重点股票进行实时监控或限售。但技术手段只是工具,根除违规减持行为的关键还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等关键主体的责任意识。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