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起飞,向天空要生产力——镇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
2025-08-14 11:10:23 作者: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碧绿的田野上,银灰色无人机轻盈掠过稻田,精准执行植保任务,显著提升作业效率。群山环抱间,无人机穿透云雾,将蜂糖李稳稳送出大山,有效破解农业“最后一公里”难题。
新落成的飞行训练营地内,“阿若拉”固定翼飞机刚刚完成试飞任务。
森林上空,巡查无人机实时监控火情,智能系统快速锁定起火点……这是镇宁自治县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写照。
去年以来,镇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产业基础、多元应用场景等优势条件,抢抓机遇,积极谋划布局,将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作为镇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构建具有镇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场“向天空要生产力”的产业变革正悄然开启。
产业基因与政策机遇共振
若追溯镇宁的低空产业基因,时光指针需倒拨到半个多世纪前的三线建设时期。1965年,“大三线”战略的实施,沿“贵阳—安顺—镇宁”这条线上密布起航空工业制造基地,成为这里最早播下的航空种子。特别是近些年,有了中航工业持续帮扶的加持,让镇宁低空产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镇宁山多林多的自然环境为低空经济落地提供了天然场景支撑。”镇宁自治县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镇宁附近拥有黄果树瀑布、花江大峡谷、平坝万亩樱花园等旅游资源,县域内有高荡景区、夜郎洞、黄龙湖等旅游资源,为发展低空观光、探险、研学等,探索“云端风景线”提供了资源支撑。
此外,本土蜂糖李、樱桃、芒果等35.43万亩山区特色水果产业及茶叶、小黄姜等山区特色产业则成为低空应用绝佳试验田。
伴随着“低空经济”快速走进大众视野,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镇宁敏锐把握机遇,加强全县统筹,迅速打出发展“组合拳”。
围绕低空经济产业建设,镇宁成立贵州航空产业城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指挥部,统筹发展全局。在石材产业园中拿出3000亩土地作为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贵州航空产业城低空经济县域试点规划》编制完成,为其长远发展绘制蓝图。国有平台县产发集团成为承接项目落地的实体化引擎,为培育链主企业注入源头活水。
“县里组织全县50余名领导干部赴华南理工大学,系统学习低空经济产业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政策法规及场景应用等内容。”镇宁自治县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步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高频招商活动。当资源优势、产业政策与清晰规划交织成网,“低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助力。
低空场景照进现实
镇宁探索低空产业发展的核心亮点,正是通过立体场景应用打开了技术价值变现的通路。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今年6月,在镇宁蜂糖李产区六马镇,数吨鲜果依靠空中物流翻越深山,“甜蜜产业”真正得以通山达海。
“我有200多亩蜂糖李,以前管护、采摘、运输需要大量人工,按一人一天100元,一年下来就要6万多元,山坡采摘困难还容易伤果影响品质。”六马镇红简村蜂糖李种植户杨修义算了一笔账,今年果子成熟期雨水多,采摘时间非常紧张,用无人机植保、吊运18元一亩,只需支付2万元,果子运送更快还不容易损伤,效率提高成本明显降低。
今年以来,以大疆、极飞为主力的植保机累计覆盖作业面积超过8万亩作物,智慧农业新模式在镇宁周边快速铺开,同步带动“飞手经济”崛起。
“公司主营业务有无人机销售、操作培训、维修及提供第三方服务。特别是在贵州这样山地多的地方,无人机植保打药和吊运,在雨季和农忙季节能有效解决人工采摘和运输的难题。”极翼飞防负责人陈善志介绍,除了在农业植保领域有广泛应用外,无人机还被广泛用于工业级的吊运任务,其提供的工业级无人机,如FC100,能够满足特定场景下的运输需求,尽管其价格较高,但考虑到成本和效率,对一些行业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景区改造运输材料,要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不能修建相应设施,采用人工运输成本巨大,无人机就简单多了。”陈善志坦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和人们认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企业开始接受并使用无人机服务。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景,无人机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让市场接受度在逐渐提高,现在贵州市场无人机的保有量和销售正逐步提升。
镇宁启黔通航低空“飞训营地”,教练员焦照凯正细致地教导学员执行试飞前的飞机检查程序。该营地于今年五月建成并投运,阿若拉SA60L固定翼飞机在镇宁完成了持证后的首次飞行。之后短短时间内便吸纳了10名飞行学员,80余人次体验低空飞行。6月10日开通飞往贵阳白云区及毕节大方县2条空中转场航线。6月26日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培训训练大纲通过民航局审核。
“目前营地主要用于飞手培训、试验试飞等,主要面向航空爱好者和对低空飞行有兴趣的人群,现在每天有四至五名学员在这里学习。”焦照凯介绍,未来营地将继续增加更多设备和申请新航线,并拓展空中观光等业务。
随着无人机和直升机在应急救援、城市安防、巡检、国土测绘等领域上演“空中焕新”,多元的应用场景在为各类低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生长空间的同时,也在为镇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提供指引。
聚“链”成群 向新而行质效升
镇宁对低空经济的探索,不仅体现在场景应用的突破上,更深层次的支撑在于其系统化、链条化的产业生态构建。镇宁正从单纯的场景应用向“研发-制造-运营-服务”全链条协同的产业集群目标迈进,这为“御风起飞”提供了坚实的内核动力。
近日,在镇宁飞训营地,30多名村民正在培训老师的指导下,兴奋地操作着无人机遥控器。学员蒋诗琪感叹道:“学会植保和吊运操作还能有更多就业机会,能有机会免费学习真的很不错。”
今年以来,镇宁结合群众需求,各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无人机相关培训。“我们利用县级职业技能培训基金,为村民提供免费的‘飞手’培训。报名远超预期,培训班不得不连续增开多期以满足需求。”镇宁人社局就业创业指导股股长吴竹庆介绍,许多村民在学会操作以后,立即组团购买无人机投入到当地的水果吊运工作中。
镇宁大力推动整条低空产业链条在黔中山谷加速聚合,低空产业生态体系正从概念迅速具象化。
“各市场主体闻风而动,纷纷布局镇宁,截至目前关联企业已达21家,经营范围涵盖航空制造、飞行服务、飞行培训等多个领域,集群效应初显。”镇宁自治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
围绕制造端,镇宁大力推进高纯金属铯、铷及其衍生物无机盐生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目前落地低空装备制造业项目9个,总投资14.5亿元。已签约元江盒美科技投资15.3亿元的年产40吨高纯金属生产建设项目,湖南兆科动力电池生产等项目相继洽谈、签约。
围绕服务端,镇宁大力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推进民用试验试飞基地建设,目前落地低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项目11个,总投资8.6亿元。目前,北京华伍创新科技已在镇宁飞训营地开展军警两用无人机试验试飞。
围绕应用端,50个低空经济创新应用场景项目有序推进,目前已实施镇宁蜂糖李特色山地农业智慧飞防与短距离运输服务项目、镇宁经济作物植保飞防项目、无人机培训等场景应用项目。其中仅植保无人机已累计覆盖超过8万亩作物。各部门、企业无人机总数已达63台,一季度共飞行35000架次,飞行小时数达到6000小时,广泛用于防火、植保、物流等领域。
围绕市场端,大疆、极飞等头部企业加速下沉市场布局,在镇宁及周边累计售出超过250台无人机,覆盖六盘水、毕节等周边市场。伴随销量增长,培训业务同步发展。目前,超600名学员经本地培训走上操控台,其中11人执握民航认证执照(CAAC)。
本土服务网络同步生长,极翼飞防负责人陈善志说:“我们将镇宁及周边的飞手组织起来了,加上自己团队20人全年待命为大家提供植保服务,前段时间电话都被‘打爆’了,很多人找无人机进行吊运植保,从销售、培训到植保服务已形成完整链条。”
如今,镇宁,正坚定地御风而行,向天空要生产力,一条山与云相会的发展新跑道正徐徐打开它的起落架。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网